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攻略 > 正文

1941年11月7日苏联红场阅兵是很悲壮的吗?

简介毫无疑问,1941年红场大阅兵是世界阅兵史上最特殊的一场阅兵——因为它是迄今为止,所有大阅兵中唯一一次在分列式结束以后,所有受阅官兵直接开赴前线的阅兵。在该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启动了“巴巴罗萨计划”,在一千八百余公里的战线上同时出动百万大...

毫无疑问,1941年红场大阅兵是世界阅兵史上最特殊的一场阅兵——因为它是迄今为止,所有大阅兵中唯一一次在分列式结束以后,所有受阅官兵直接开赴前线的阅兵。

1941年11月7日苏联红场阅兵是很悲壮的吗?

在该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启动了“巴巴罗萨计划”,在一千八百余公里的战线上同时出动百万大军对苏联发动闪击。而此时的苏联刚刚经历了大清洗和苏芬战争,军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短短数月,其欧洲部分就有近100个师丧失了战斗力,德军已经推到了莫斯科城下。

这时,东线西伯利亚的数十万苏联红军就成了已经近乎无兵可用的苏联的生命线。幸而有著名的红色间谍佐尔格,获悉了日本不会在近期内发动对苏联的战争。因而这些红军在西伯利亚铁路的火车的运输下,机动到了莫斯科。

此时已经到了11月,即将迎来十月革命24周年纪念日。按惯例,这一天苏联要举行盛大的阅兵式来庆祝。然而德军已经兵临城下,阅兵是否还有必要举行?

斯大林在经过慎重的考虑后,作出了一个坚毅的决定——阅兵照常举行!所有受阅官兵全部来自即将走上战场的红军,所携带的所有武器,无论是步枪、手枪还是大炮甚至是飞机,全部实弹!

当阅兵进行曲和整齐的步伐声响起时,希特勒还没有反应过来,直到收音机中传出震耳欲聋的俄语口号“乌拉”后,他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希特勒立即冲向电话,命令手下接通位于莫斯科前线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他先是严厉训斥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冯·包克元帅,然后要求德国空军第2航空队司令接电话,给后者1小时赎罪时间,要求将莫斯科阅兵现场炸得片甲不留!

尽管天空飘着鹅毛大雪,并不适合飞行,德军飞机还是强行起飞了,当它们接近莫斯科上空时,遭到苏军歼击机和高炮部队的猛烈阻击,甚至有多架苏军米格-1歼击机直接撞向德军飞机。结果,没有一架德军轰炸机能飞到红场上空。

在随后的战斗中,一名名叫瓦西里.格奥尔吉耶维奇.克洛奇科夫的战士在击毁十八辆坦克后壮烈殉国,在牺牲前,他留下了一句至今仍让人热泪盈眶的名言:

同志们,苏联虽幅员辽阔,但我们已无处可退,因为我们身后就是莫斯科!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是的,1941年11月7日苏联红场阅兵确实很悲壮。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每年的11月7日都要在红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式。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1800多公里的漫长战线上向苏军发起突袭。战争初期苏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大片国土沦丧,德军一路突飞猛进,深入苏联腹地,9月底德军向莫斯科发起进攻。

在德军兵临莫斯科的严峻形式下,苏联高层为了鼓励军民抗击侵略者的决心,毅然决定与11月7日如期在红场举行阅兵式。当日,在德军的隆隆炮声中,伴随着激昂的音乐,大批苏军官兵走过主席台接受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检阅。之后,奔赴前方战场抗击***德军的入侵,受阅的大部分军人为了保卫首都莫斯科而壮烈牺牲。

阅兵不是为了渲染悲壮,而是振奋人心。

“慷慨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从这句诗中,有人体会到的情感是“悲壮”,但是,也有人觉得很“豪迈”!这是英雄气概!

不是所有人(民族)都是那么懦弱,那么多愁善感。俄罗斯人就从不怯战,相反,还很好战。

对于红场阅兵,我觉得不应该用“悲壮”这个词,应该说是“激昂”。

如果红场阅兵会让人觉得悲壮,我想斯大林肯定不会举行阅兵。斯大林举行阅兵的目的,就是振奋士气,鼓舞人心。因此,这场阅兵式应该是喜悦的、雄壮的、激昂的。我看当时的录像,其背景音乐也是一点也不悲壮。

观看阅兵的妇女,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阅兵场上的士兵,看着也有一丝微笑。

你看上面的士兵,没有一个是悲壮的,或者恐惧的。

斯大林的讲话是后来重新录的,因为阅兵提前了两个小时,摄影师去晚了。于是,摄影师的助手临时上场录像,没有录下斯大林讲话的声音。之后,又在克林姆林宫重新搭建了讲话台,补录了这段讲话。为了更真实,还把窗户都打开,以符合当时讲话的场景,并让斯大林说话时有白色水汽呼出。结果,这个“白色水汽”并没有产生,斯大林白受冻了。

总之,以上就是那场“悲壮”阅兵上的俄罗斯人。你觉得他们悲壮吗?

(文|勇战王聊历史)

最新文章